|
 |
春秋战国时,楚国统一南方,长沙地区成为楚国重要的产粮基地。长沙开始在今湘江西岸的三汊矶修筑港城,即后人所谓的“古北津城”。 唐代,长沙港商舟通江淮、巴汉、南越,港城多富商,长沙港从此成为四大米市之一。 清朝康乾时期的百余年间,长沙港城人口大增,港口码头已由清初的9个增至27个。 1904年,长沙港辟为商埠,欧美船只逐渐增加,以后数年曾一度繁华。 1991年5月,长沙港务局、长沙港务管理处合并,对外使用“湖南省长沙港务局”名称。同年长沙轮船客运公司改名为长沙港务局客运公司。 1992年,长沙港务局与湖南省远洋运输公司合作,开始集装箱的运输。 1993年1月,长沙海关批准长沙港务局下属的“长沙湘航江海联运公司”的海关申报权,并正式授权该公司为湖南首家具有报关权的水运企业。 1993年4月,长沙港务管理处重新从长沙港务局分出,直属长沙市交通局管理,同年下半年,长沙港务局对内部管理体制进行改革,将类型相同、职能接近、联系频繁的单位合并为港务总公司、货运总公司、客运总公司、经贸总公司、湖南欣源房地产开发公司 1994年2月,设立“湖南省长沙港务局上海营业部。” 1994年10月,成立“春江水上游乐公司” 1995年,撤销港务总公司,分别成立长沙港南湖港港务公司、西湖桥港务公司、金华殿港务公司。 1995年,交通部确定长沙港为全国内河23个港口主枢纽之一 1996年1月,撤销原“港务总公司经济开发公司”、“长沙悦通运输贸易公司”、“长沙长风出租车队”,成立“长沙港船务代理公司”。 1996年10月25日,湖南省内最大的水铁中转国际集装箱专用码头——青龙庙码头竣工投产,年底青龙庙码头对外租赁经营 1997年,长沙港务局向交通部申办长江国际集装箱内支线,同年得到交通部批复。 1997年,长沙市人民政府选址霞凝建设长沙港口主枢纽,并编制“长沙港口主枢纽总体布局规划” 1998年,实行商务调度、货源组织等职能归口管理,合并“长沙湘航江海联运公司”、“长沙港运销公司” 1999年,长沙港务局正式自主经营长沙至上海国际集装箱公共内支线运输,设立西湖桥、南湖港两个海关监管区。 1999年完成长沙港霞凝港一期“工可”委托与设计,同年列入省、市重点工程项目。 2000年,长沙市人民政府确立了长沙港务局为霞凝新港建设、经营业主单位,并逐步推进企业改制。 2001年再次组建港务公司,将原三个港务公司改为作业区,为其二级机构。 ? 2001年长沙港国际集装箱吞吐量达2万标箱,2002年突破2.6万标箱,保持平均每年30%以上的增长速度,成为湖南省内河港口集装箱运输的龙头企业。 2001年8月16日,湖南长沙新港有限责任公司在工商局注册成立。 2001年8月21日,霞凝新港开工典礼暨奠基仪式举行,新港一期工程正式破土动工。 2002年,集体企业通达实业公司成功实施改制。 2003年7月,长沙港一期工程集装箱码头竣工并试生产。 2004年12月,长沙港二期工程件杂货码头开工建设。 2006年9月,长沙港二期工程竣工并投产。 |
|
|